01
比赛目的
2025 WHTC 国际竖琴比赛传承欧洲百年音乐传统,致力于为全球竖琴艺术家打造公平、专业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竞技舞台。该赛事由法国竖琴家伊莎贝尔·玛丽Isabelle MARIE发起,旨在发掘全球竖琴新星,推动21世纪竖琴艺术的创新表达。
赛事愿景:
架设古典传统与现代创新的对话桥梁,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的21世纪竖琴文化使者。通过艺术竞技激发跨文化对话,让竖琴这一古老乐器在全球化语境中焕发新生,构建连接传统根基与未来想象的音乐生态。
Isabelle MARIE:发起人兼艺术总监
「当用竖琴诠释德彪西时,我眼前总会浮现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——那随风摇曳的紫色波浪。这场赛事恰似我们共同呼吸的风,将五大洲的竖琴之声编织成全新的音乐海洋。我期待聆听你们的琴弦,诉说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篇章。」
02
参赛资格
· 2025 WHTC 国际竖琴比赛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开放。
· 比赛采用了一轮制比赛。
· 所有参赛者应通过提交完整的录制作品进行比赛,评委将选出优秀的参赛选手作为获胜者。
03
评审团
本届评审团由三位享誉全球竖琴界的艺术家组成,她们凭借演奏、教育及艺术创新三重领域的卓越贡献,持续推动世界竖琴艺术发展。三位评委均师承法兰西竖琴学派宗师——莉莉·拉斯金、皮埃尔·雅梅、雅克琳·博罗及凯瑟琳·米歇尔,并荣膺巴黎音乐学院、茱莉亚学院等顶尖学府的最高荣誉。作为凝聚法兰西学派精髓的艺术家群体,她们的职业生涯跨越数十年:从国际顶尖乐团首席竖琴手,到独奏家,再到全球知名音乐学院的导师,其足迹遍布世界竖琴大会、欧洲主流乐团及亚洲跨文化音乐项目。她们不仅复兴了大量历史经典曲目,更积极委约当代新作,培养的多代弟子如今已成为国际一线乐团的中坚力量。这三位评委代表着竖琴艺术领域复合型人才特质——既保持艺术家级的演奏造诣,又兼具学者型的学术严谨,更以开拓者的远见引领学科发展,共同构建着竖琴艺术的当代图景。
Isabelle Marie伊莎贝尔·玛丽
Isabelle Marie伊莎贝尔·玛丽出生于巴黎,启蒙于奥黛特·勒当图和莉莉·拉斯金门下。1981年以全优成绩获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雅克琳·博罗班竖琴首奖,次年于莫里斯·布尔格室内乐班再获头筹。求学期间另受杰曼·洛伦齐尼与凯瑟琳·米歇尔指导。作为演奏家与教育家,她的艺术生涯遍及法瑞两国:担任卢塞恩交响乐团首席竖琴长达八年,与苏黎世市政厅乐团合作,参与日内瓦"Harpège"竖琴四重奏、米歇尔·科尔博兹乐团及"Contrechamps"当代音乐团。二十载教学生涯后,她从巴黎市立音乐学院与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荣休。其学术成果丰硕:2017年出版系统性竖琴教程,改编曲集由杜朗、勒迪克及竖琴领域专业出版社Harposphère发行,涵盖羽管键琴、钢琴及其他器乐作品改编版本。艺术实践方面,她与双簧管家洛朗·阿卡尔、女高音若斯琳·卢卡斯及"Harpège"四重奏录制多张专辑,并通过委约创作拓展竖琴曲目库,如2005年都柏林首演的埃马纽埃尔·贝朗热《“交织”小提琴与竖琴作品》,以及2020年尼古拉·巴克里题献给她的《“田园冥想”三重奏》。作为国际竖琴界领袖,她曾任2002年世界竖琴大会青年音乐会主席,并在日内瓦、都柏林、温哥华三届大会献艺。其舞台足迹遍布梅杰夫松露节、尼侬·瓦兰音乐节、艺术与葡萄园节、伊泽尔省博物馆音乐季、凡尔赛莫里哀月、安茹城堡音乐节、巴黎海军府及克雷藏摇摆音乐节。数字化转型方面,她的唱片由Absilone技术公司在Spotify、Apple Music等平台数字发行。学术研究上,她致力于17-19世纪竖琴曲目的现代诠释,2020年创立"Éditions Isabelle Marie"出版社,专注发掘未出版或值得复现的历史作品,并与马克·塔莱等作曲家开展合作,如已出版的《"播种星辰"》。值得一提的是,她曾连续十年担任1962年由皮埃尔·雅梅创立的国际竖琴家及竖琴之友协会(AIHAH)秘书长,后升任编辑。
Sophie Clavel索菲·克拉韦尔
Sophie Clavel索菲·克拉韦尔,瑞士裔法国竖琴家,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首奖得主,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音乐硕士。她曾驻留中国台湾21载,担任台北市立交响乐团、台北新世代管弦乐团及爱乐乐团首席竖琴,期间深耕台湾音乐教育,于多所国立大学及台北艺术大学执教竖琴、室内乐与管弦乐作品。其艺术足迹遍布台湾独奏、协奏曲及室内乐舞台,并受邀赴日韩举办大师班,参与本土夏季音乐营教学。师承谱系显赫:巴黎时期受教于莉莉·拉斯金、奥黛特·勒当图、雅克琳·博罗;茱莉亚时期导师为苏珊·麦克唐纳,另在大师班获玛丽埃尔·诺德曼与苏珊娜·米尔多尼安指点,并随杰曼·洛伦齐尼研习一年。2006年返法后,克拉韦尔创立"Harpe en Périgord"竖琴学校,至2015年作为贝尔热拉克音乐学院的组成部分。她以独奏与多重室内乐组合身份活跃演出,加入多尔多涅器乐重奏团,并赴保加利亚瓦尔纳推动竖琴文化交流,与本地音乐家合作成立斯拉夫切夫三重奏(长笛、巴松、竖琴)及内德娃二重奏(长笛与竖琴)。现居法国多尔多涅的她,通过"Clavel Music"拓展艺术版图,并出版其历经四十年与不同器乐(手风琴、圆号、弦乐、长笛、人声等)合作积累的竖琴改编曲集。这些改编作品源自钢琴谱或管弦乐缩编,经反复打磨确保指法流畅与踏板精准,使经典作曲家的作品得以融入竖琴音乐会曲目。其众多学生在全球知名乐团担任要职。近期克拉韦尔与弟子露西尔·加莱-德尔格朗热共创"Alhéna二重奏",展开密集巡演。其唱片包括独奏专辑《轨迹》、长笛与竖琴二重奏《黑海》,以及"Alhéna二重奏"专辑《地平线》。
Magali Pyka de Coster玛加利·皮卡·德科斯特
Magali Pyka de Coster玛加利·皮卡·德科斯特,现任昂蒂布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竖琴教授,在其故乡法国南部音乐界极为活跃。她身兼多职:既是指挥古典与电子跨界融合的竖琴六重奏"Harpside"的艺术总监,又担任普罗迪格艺术大赛普罗旺斯-阿尔卑斯-蓝色海岸大区负责人,同时作为蔚蓝海岸交响乐团竖琴首席,活跃于尼斯、戛纳和摩纳哥爱乐乐团的特邀演奏中,并定期在法国各音乐学院担任评审。其艺术履历满载荣誉:曾斩获尼斯市竖琴一等奖、尼斯地区国立音乐学院国家音乐文凭(D.E.M.)、布洛涅-比扬古室乐一等奖,考入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,获德国代特莫尔德音乐与艺术学院演奏家文凭,并持有尼斯-索菲亚·安提波利斯大学音乐学学士。师承法兰西竖琴学派两大权威:启蒙阶段师承伊丽莎白·方丹-比诺什,深造阶段受教于凯瑟琳·米歇尔。此外,她曾参加玛丽-克莱尔·雅梅、法布里斯·皮埃尔、玛丽埃尔·诺德曼和伊莎贝尔·莫雷蒂等法国竖琴界领军人物的大师班。作为教育家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,她近期接任"国际竖琴家及竖琴之友协会"副秘书长,负责"海韵竖琴节"与"竖琴挑战赛"等活动的教育板块策划。她参与创作并主演了两部音乐戏剧:《命运乐章:玛丽·安托瓦内特》与《帝国恋曲:拿破仑的三段情》,将历史书信谱写成音乐叙事。
04
年龄组别
Ⅰ组:6-9岁 | 不超过10分钟
Ⅱ组:10-14岁 | 不超过15分钟
Ⅲ组:15-18岁 | 不超过20分钟
Ⅳ组:19-24岁 | 不超过25分钟
Ⅴ组:24岁以上 | 不超过30分钟
05
奖项设置
【奖项设置】
常规奖项(按评分区间划定)
特等奖:9.0-10.0分
一等奖:8.0-9.0分
二等奖:7.0-8.0分
三等奖:6.0-7.0分
优秀奖:5.0-6.0分特别奖项(由评委特别评选)最佳舞台风采奖法国作曲家作品最佳演绎奖 (可登录官方网站“Resource”查看及下载法国作曲家的作品)
【评分维度及权重】
采用0-10分制(可保留1位小数,如9.5分)技术完成度 30%音阶均匀度踏板转换流畅性高难度乐段处理艺术诠释 40%风格忠实度乐句呼吸控制个性化表达深度曲目创新性 20%生僻作品挖掘当代作品创意改编舞台呈现 10%表演专注度镜头表现力服装与乐器视觉协调性
【奖金设置】
Ⅳ/Ⅴ组金奖得主:300欧元(税前)
【参赛权益】
✔ 所有选手获官方参赛证书
✔ 附评委个性化书面评语
06
比赛规则
【曲目要求】
· 自由选曲(可多首组合)
· 需突出音乐性与艺术性(流行/爵士类除外)
· 仅接受独奏作品(无伴奏)
· 总时长严格遵循组别限制
【视频提交规范】
· 录制环境:专业录音棚/小型音乐厅/安静室内空间
· 拍摄要求:横屏全身入镜(演奏者与竖琴完整呈现)
· 禁止事项:后期剪辑/特效添加/非2025年1月后录制
· 曲目锁定:提交后不可更改
【参赛须知】
· 选手默认同意赛事相关媒体宣传
· 仅接受线上报名
· 评审团保留奖项空缺权利
· 奖金于赛后1个月内发放
· 同奖项奖金可能由多人分享(依评委决定)
世界竖琴才艺大赛
World Harp Talent Competition
该赛事由法国竖琴演奏家伊莎贝尔·玛丽发起
赛事合作伙伴遍布国内外
举办专业竖琴赛事